当前位置是:首页 > 民族研究
继续推进“组团式”教育援疆,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日期:2018-12-10     来源:中国民族报

新疆打赢脱贫攻坚战亟须以教育作为新时期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而“组团式”教育援疆则成为新时代教育助力决胜脱贫攻坚的创新范式。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仅有9所中学、1335所小学,在校生约20万,80%的人口是文盲。自1979年起,中央实施了首轮对口援疆政策,新疆的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末,新疆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共295.6万人,义务教育巩固率已达93%,南疆四地州高中阶段在校生32.5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义务教育实现标准化,双语教育覆盖率100%;力争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当前,新疆已经进入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关键时期、严格落实党中央精准扶贫政策“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攻坚时期、补齐教育短板协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要顺利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亟待以“教育”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引擎。

一、教育援疆是促进社会公平与精准脱贫的主要抓手

教育援疆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已有40年的经验和成就。早期教育援疆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采取“补充性”和“单向性”的人才教育支援模式。党的十六大以后,国家实施教育对口援疆的模式已趋于成熟,开启了内地19省(市)“一对多”和“多对多”的教育援疆模式,援助内容覆盖教育全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援疆实现了常态化,“组团式”模式进一步完善了教育援疆体系的供需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教育援疆政策的发展实践证明,教育是阻断代际贫困传递的核心动力。新疆作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所在地区,党和国家以教育援疆作为促进社会公平与精准脱贫的主要抓手,确保新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节奏跟上中东部地区的步伐,确保新疆各族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的道路上,一个都不少,一个都不掉队。

从国家政策实施的维度看,教育援疆的建设思路与发展趋势和新疆社会治理总目标相适应。改革开放以后,中央财政先后为农牧区寄宿制学校校舍修缮、师资培养和公共资源配备等方面投入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了多项教育惠民政策。例如,1997年起,参与对口援疆的各省市教育系统都要派出一批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参与其中;举办新疆区内初中班、新疆区内高中班和内地新疆高中班;开展试点双语教育等。这些措施不断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尽可能保障贫困地区适龄学生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新疆社会发展以“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为总目标,新疆的教育事业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中央启动了19个内地省(市)对口援疆,人才援疆、资金援疆和项目援疆共同推动新疆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以来,教育受援双方互动更加频繁,内地新疆高中班实现规模化发展,电子化教学与远程教学的开展、双语教育、国培计划、对口支援计划、师资交流项目计划等教育援疆体系日渐完善,课堂教育融入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基本上实现了教育援疆的跨越式发展和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目标,教育“造血”功能不断增强,软硬件设施配备整体上满足了当地教学的实际需求。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后,新疆社会发展以“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为总目标,“十三五”期间,新疆教育发展迎来大好时机,以中央政府为核心的各部门着力向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实施政策倾斜与照顾。教育援疆的模式也随之优化与升级,“组团式”教育援疆成为新时代教育精准扶贫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创新范式:一是针对新疆教育发展现实需求,因地制宜地供给专业技术、先进思想和物质帮扶;二是根据教育服务社会的目标,找准新疆教育发展的薄弱点与空白点,通过“组团式”教育援疆构建教育、学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传帮带”支援格局。

二、“组团式”教育援疆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支撑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一套“组合拳”,要消除代际贫困,根本靠教育,关键靠教师。2017年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实施方案》,内地19个省(市)先后共选派近3000名教师组团赴新疆开展支教工作。该模式突破了以往“零星”选派教师的方式,“组团”选派与“集体”作战成为亮点。团队教师的核心任务就是用集体的力量培养一批服务于新疆社会发展的好老师,让他们将来成为一批用得上、留得下的好老师。同时,新疆每年定期向对口单位输送400余名教师进行文化课程培训、思想交流与专业技能培训,以转变旧思维、开拓新视野。“组团式”教育援疆把教育放在了首位,通过教育来增强各民族的文化认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将技术、学科、理念、管理等要素形成了一套新的“组合拳”,弥补新疆教育发展的短板,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支撑。

三、新时代“组团式”教育援疆精准施策的有效路径

在大力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新疆多民族地区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战略,要把握“组团式”教育援疆的契机,进一步结合当前新疆脱贫的进展与现实需求。笔者认为,坚持思路精准性、方式精准性、效果精准性、主体对接与互动精准性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然选择。

一是要突出问题导向与政策安排的精准性。“组团式”教育援疆要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明确目标,根据新疆的教育需求和教育特色制定出“组团式”教育援疆的中长期规划和顶层设计;要精准发力,开展因地制宜的项目,形成可持续的支援格局;要分类组团,组建管理、教学、教辅、研究等多样化队伍。

二是要强化方法与效果的精准性。“组团式”教育援疆要讲求“授人以渔”“教人骑车”的新方法。援疆教师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建立“面对面”“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方法,尤其要切实提高新疆南疆地区教师教学的应用性能力。应将“输血”模式转化为“造血”模式,制定精准且周密的分类培养计划。首先,要扎牢基础,教会当地老师制订教学课时计划、撰写教案、实施新媒体远程教学等教学技术;其次,要教中带讲,在与当地教师共同上课的过程中帮助其纠正教学方法,传递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最后,要灌输综合管理与教学并进的理念与方法,在课堂中融入学生安全知识、风险防控意识、民族团结知识等内容,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打好基础。

从效果精准性维度来讲,要努力实现资源配置与人才供给的最优化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每个环节共同发力,进一步发挥大团带小团的协作。要精准估算未来5年内培养的本地人才数量、学生缀学率、入学率、升学率和就业率,结合教学设施的配备与改善、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以及教学理念的转化等方面进行综合检视,并依此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和资源调配。

三是注重主体衔接与互动的精准性。“组团式”教育援疆模式的可持续开展要建立援受双方的主体衔接、互动的精准模式。首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和援疆省(市)要正确把握教育部等部门相关政策的精神,教育部等部门、自治区政府、援疆省(市)这三大主体之间要形成定期有效的互动,深入了解和把握政策内涵,切实通过教育援疆脱贫一批;其次,自治区政府和教育部门要与内地援疆教师团在工作对接、师资管理、支教点布局及工作待遇等方面形成深入衔接与互动,不断提升内地教师团队在新疆工作的主动性和实践空间;最后,援疆省(市)的政府和教育部门要与本单位派出的教师在政策待遇、中期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形成可持续互动,为组团教师教育援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

原文链接

责编:梁旭龙